大科学装置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
你听说过“大科学装置”吗?
“国之重器”意味着什么?
建设“大科学装置”的意义?
……
在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数十年来,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
在“两弹一星”时期,围绕这一重大任务,我国开始建造一些大型科研支撑装置,这可以视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萌芽期;改革开放后,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科技需求的急剧增加,以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期。
到底什么是大科学装置呢?
“大科学装置”,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利器,也被称为“国之重器”。指的是为提升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能力,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是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长期运行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
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4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在战略导向、应用支撑、前瞻引领、民生改善类型上重点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讲到这里
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有了这些
⬇⬇⬇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装置”
当然
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软设施”
比如信息系统平台、科学实验平台等等
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科技的力量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hina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简称CENI)或许就是你眼中摸不着的存在。
最早是在2005年,刘韵洁院士组织中科院计算所、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三家单位中的技术专家共同开展未来网络技术理论研究;2010年,刘韵洁、李国杰院士向国家提交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议和实施方案。
在我国科技发展急需、具有相对优势和科技突破先兆显现的领域中,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被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中被列为优先安排建设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是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建设一个先进的、开放的、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模通用试验平台,满足“十四五”期间国家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方向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创新试验与验证需求,以及全社会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应用的创新需求。
CENI的布局是一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大网”,采用服务定制网络(SCN)架构搭建,通过自主网络操作系统、白盒交换大规模组网等创新技术,将建成由全国40个城市核心节点、133个边缘节点组成的当前覆盖最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首个基于全新网络架构构建的大规模、多尺度、跨学科的网络试验环境。
该设施建成后可为研究新型网络体系架构提供简单、高效的试验验证环境,支撑我国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技术研究在关键设备、网络操作系统、路由控制技术、网络虚拟化技术、安全可信机制、创新业务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刘韵洁院士带领多方团队正稳步推进CENI项目验收工作。随着CENI项目完成验收,未来将会推出一系列CENI应用场景,逐步形成“可观、可感”能力,不断夯实CENI产业化发展基础,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支撑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来源:未来网络集团